香港的公私營藝術展覽場地中,
最具歷史感的,必然是香港大會堂。
香港大會堂於1962年開幕,
其高座七樓的展覽館及低座的展覽廳,
隨即成為全港最受關注的藝術展覽場地。
在我的少年時期,我常常到大會堂觀賞畫展,
印象中,展覽場似乎沒有其他選擇。
直到1977年,香港才出現另一所較大型的私營機構——
香港藝術中心,成為另一個重要的藝術展覽場地,
打破了大會堂一枝獨大的局面。
進入1980年代開始,有展覽設施的公營區域大會堂、
文娛中心及公立圖書館等場地,
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及到1989年,香港文化中心建成,
香港藝術展覽場地的多區際網絡基本上已經完成。
再近到千禧年前後,
大量畫廊、工廠大廈的創作單位、
工作室及政府資助的藝術創作室群組等湧現,
至此刻,真的不愁沒有大小展覽場地可供使用。
我在2024年首次參加的第一個公開聯展,
在眾多可選的場地清單中,
選擇在大會堂的低座舉辦。
對我來說,
從一個少年觀展常客,
變成一個年長參展者,
相隔了幾個十年,
我感受到大會堂低座展覽廳濃厚的藝術氣氛如昔,
讓我感到十分溫馨。
而整個大會堂的建築群也沒有太大變化,
在2022年更被列為香港的法定古蹟。
然而,大會堂外的中環景致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這讓人感到十分滄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