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8日星期五
2024年6月25日星期二
創作日常71 - 畫會DIY
完成了一個長達數年的藝術創作課程後,
導師鼓勵學員在課程結束後保持熱情,繼續創作。
其實,許多學員都是專業畫家,
他們自然會繼續創作。
還有一些學員是資深創作人,
他們也早已加入了不少畫會,
積極參與所屬畫會的活動,並且恆常進行創作。
有些學員會接著修讀其他藝術課程,
以保持創作的動力和熱誠。
有些學員會尋找加入其他人成立的畫會的機會,
但加入這些畫會並不容易,
因為“你揀人,人揀你”。
因此,自己組織畫會的念頭自然會產生。
畫會的形式多種多樣,
其宗旨也各不相同。
志同道合的學員可以“傾吓傾吓”,
就能自然形成一個組織架構,
符合參與者的共同期望。
組織成立後,可以舉辦創意交流活動和畫展,
這也是保持創作熱誠的有效方法之一。
人同此心,這或許是不少新畫會形成的原因。
2024年6月22日星期六
創作日常70 - 畫展的最後開放時段
由於種種原因,
有時我只能在藝術展覽的最後一天去觀賞。
展覽的宣傳資料清楚註明了最後一天的開放時間,
但當我在開放時間到達會場時,
卻經常發現展覽已開始拆卸。
我有過這樣的個人經驗,
有一個展覽的結束時間是下午七時,
我大約在下午三時三十分到達現場,
展場早已拆卸得七七八八。
展覽主辦者在畫展結束前提早拆展,
原因可能是希望準時交場,
以免因趕不及交場而被場館罰款,
或阻礙下一位租場者進場。
如果是聯展,涉及很多參展者,
總有一些參展者因各種原因需要稍早離場。
不過,上述提早拆展的情況也僅是個別例子。
有時如果在某個展覽的最後一天才有空,
我仍然會趕去觀展。
我會以愉快和體諒的心情來面對現場的狀況。
2024年6月19日星期三
創作日常69 - 實體畫冊情意結
我最近觀賞了幾個畫展。
以往,主辦者多會印製實體畫冊並免費派發給觀眾,
但今年的幾個畫展則轉為派發電子畫冊。
使用電子畫冊取代實體畫冊,
這樣做有以下幾個好處:
1. 節省經費;
2. 增加傳播效力;
3. 環保減廢;
等等。
如果有我喜歡的畫展,我仍然較喜歡取得實體畫冊。
捧著畫冊細讀,有需要時翻閱畫冊內的不同頁面,
就像重遊展覽場地,
在不同作品前與創作人談藝,十分享受。
因此,每次觀看畫展時,
我會詢問展覽的工作人員,是否有實體畫冊派發。
有些畫展除了提供電子畫冊外,
還會印製少量實體畫冊,派發給特定觀眾。
如果我不是特定觀眾,
未能取得實體畫冊,
我常常會感到有些失落的。
2024年6月14日星期五
創作日常68 - 喜獲一紙與藝術有關的文憑
我從小就喜歡塗鴉。
在小學和中三之前,我主要依靠美術課來學習美勞創作;
但在中學會考中未能修讀美術科,
不過在課堂之外的閒暇時間,
我會修讀各類藝術短期課程。
由於缺乏完整的藝術正規訓練,
因此我沒有任何與藝術相關的認可學位、文憑或證書。
但我希望能擁有一些。
如果我能擁有一些,心理上會更加安穩。
因此,我報讀了一個頒發認可文憑的藝術創作課程,
這個課程也非常切合我的經濟負擔能力及生活條件。
經過了四年漫長的修讀時間,
其中包括持久的理論學習及創作實驗,
我終於取得了這個藝術課程的文憑,
滿足了我心中長久的渴求。
獲得這張文憑後,我還有其他收穫:
修業合格後可以向香港進修基金申請大部分學費的退款。
這些退款可以用來購置大量創作材料,
快樂創作。
標籤:
創作日常68,
喜獲一紙與藝術有關的文憑
2024年6月10日星期一
創作日常67 - 一切歸零的學習課程
近年來,
我修讀了幾個藝術理論和創作課程,
這些課程都是在否定所學的過程中完成的。
在學習藝術理論的課程中,
所學的都是歷史上已經存在的藝術思潮和流派。
只能作為參考,不能照抄來創作,
因為這些都是過去的。
在學習藝術創作技巧的課程中,
所學的都是前人曾經使用的技巧和理念。
只能作為參考,不能照抄來創作,
因為這些也是過去的。
在創作時,要具有當代性和未來感,
只能依靠自己不斷摸索,
來實現自己的創造。
在課程中所學到的知識,
在課程結束時,
這些知識都被否定。
進修這類課程,
能夠使自己所學到的一切歸零,
這才算是完成課程。
2024年6月4日星期二
創作日常66 - 抄襲與偷橋
最近我和畫友討論了創作的獨創性問題,
我們一致認為,獨創性是認真創作的首要目標。
這是創作人思考與創造的獨特成果。
因此,大家對抄襲和偷橋的行為感到憤怒。
獨創性得來不易,被人“山寨”當然不會感到高興。
“山寨”可分為兩大類別:
第一類是抄襲。
抄襲是對別人創作實體的“山寨”,
其對象包括表達形式、畫風、用色、造型或筆法等。
第二類是“偷橋”。
偷橋是對別人創作意念的“山寨”,
其對象包括想法、心路、觀念、感受和理論等。
原創人的創作無疑比山寨者的作品更具藝術原創價值,
但未必在經濟價值上佔優。
因為山寨者通常會根據某個目標市場,
優化其“山寨”作品,
因此在外觀、功能等方面往往更能吸引顧客。
因為一般消費者,
通常會根據性價比高的原則進行消費。
2024年6月2日星期日
創作日常65 - 裝置創作
最近我觀賞了一些聯展,
我注意到許多平面視覺藝術家開始採用裝置形式,
來創作和展示他們的作品,
為觀眾帶來新的視覺體驗。
這些裝置創作所涉及的材料,
不限於傳統創作材料,如筆墨、紙張和絹。
不同的裝置創作材料可以包括
燈光、音響、鏡面、塑像、布料和傢俱等。
展品在製作和安裝上具有一定的複雜性,
可能需要來自不同領域的創作夥伴協助製作和安裝。
從平面創作轉向裝置創作,所涉及的材料和工序迥異,
已經脫離了個人獨立創作的模式。
或者我們可以說,
一位創作者選擇從平面創作轉向裝置創作,
已經踏上了不同的創作台階,
創作空間也得到了大幅擴展。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