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8日星期日

創作日常45 - 創作的最佳時間



一月前因要趕畫幾幅水墨畫参與聯展,
在創作衝刺的最後階段用了幾個通宵趕工,
才能在死線 (deadline)前勉强完成了那幾幅畫作。

我是早起早睡一族,
體質不適合通宵創作。
交了畫作之後的幾個星期,
精神及體力都未能完全回復正常,
祇能多休息及以食療調理。

與一些創作人交流,
得知他們很多都會通宵創作,
但原因不限於衝死線。
他們通宵創作的原因包括:
*通宵相對安靜,較少受到外界干擾;
*夜間創作靈感較豐富;
*通宵可以繼續完成創作的必要工序;
*通宵可以佔用其他人共用的公共空間
(對於與人共用工作室的創作人);
*通宵創作後,第二天早上直接上班,
以節省交通時間;等等。

創作人的作息時間因人而異,
創作人自然會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息時間。
對於習慣於通宵創作的創作人,
如果他需要趕死線,
他就不能等到日上三竿才開始創作。
如果他有賴床的習慣,
那麼他也暫時不能享受賴床的美好時光。

2024年1月23日星期二

創作日常44 - 正規文憑級藝術教育





我看到由畫家朱家灩主理的
《留寶齋》Facebook 群組的
2024年2月份(書畫藝術資訊)
記錄了5個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及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的各類藝術文憑課程畢業展。
這顯示了這類藝術文憑課程的極受歡迎。

香港高等教育的正規藝術課程,
大多為學位或以上程度,
若要修讀,在時間、精神和金錢的負擔上相當沉重,
因此不適合一般對藝術感興趣的人士修讀。
而上述的藝術文憑課程則為對藝術感興趣的人士
提供正規的文憑級藝術進修機會:
藝術專修文憑課程的修讀時間較短,
學費則處於一般人可負擔的水平。
學歷要求一般為年滿21歲並完成中學課程或同等學歷;
對專修的藝術科目有興趣的人士均可報讀。

完成課程後取得的文憑,
被認可達到資歷架構的第三級;
高級文憑課程則達到第四級,課程質素有保證。
(比較:學士學位為第五級,
碩士為第六級,博士為第七級)。

我的一些畫友是那些剛完成一個文憑課程,
又接著報讀另一個文憑課程的學生。
他們一定很享受上課的樂趣,
並在學習上有所收穫,
才會一個接一個地修讀課程吧!

2024年1月18日星期四

創作日常43 - 生活日常裡的創作日常


 

很多創作人的創作地點是在其住家,

他在創作的過程中,

一定會被家裏發生的任何大小事務干擾。

例如他用飯枱繪畫,

到開飯時間,

他就要執拾畫作畫具,

讓出飯枱開飯。

 

就算他有工作室,

他在創作過程中不被干擾,

但他也可能一到某段時間,就不能創作,

例如他要在某時,

要接湊她的小女兒放學。

 

一個創作人回到日常,

一樣要處理柴米油盤鹽醬醋茶水電媒等生活事項。

 

一個創作人,

他會不會投訴這些生活事務,

剥削了他的創作時間呢?

 

投訴的對象會是他的家人,

或是共同生活的伴侣?

 

他若不想處理這些生活日常瑣事,

他要誰代替他處理? 

僱傭或鐘點工人?

 

最近觀看了由積絲汀蒂耶導演的《墜下的對證》電影, 

劇中的男主角丈夫就常常向女主角妻子埋怨:

他要用很多時間照顧有弱視的約十多歲的兒子,

因而剝削了他的很多的創作小說的時間。

 而事實上,她的妻子也要用很多時間照顧兒子的,

她也是寫小說的。

 

但是,他若能多了時間,

就一定能增加創作產出嗎?

 



2024年1月14日星期日

創作日常42 - 藝展給誰看?



黎兆麟 -  夜聚 水墨作品 2023
( 水墨設色紙本  174 x 94cm (左) 174 x 94cm (右))



最近我參與了一些不以銷售為主要目的的聯展,
展出的主要是一些靜態的平面畫作。
我留意到參觀展覽的觀眾主要包括以下人士:

*創作人的家人、朋友和畫友
*來自相同藝術範疇的創作人或愛好者
*來自不同藝術範疇的創作人或愛好者
*路過而被吸引進入會場的觀眾
*因主辦者宣傳而吸引的各方觀眾
*主辦者邀請的個人或團體

展覽是給誰看的?
它可以主要是向業內人士交流觀摩;
或是向外界展示推廣。

不同的重點,
展覽所呈現的氣質就會有所不同。

創作日常41 - 創作人多面睇



最近我參加了一個水墨畫聯展,
並有機會與一些素未謀面的創作人閒談。
他們的作品內容聚焦於特定題材。
與此不同,
他們對生命、創作和日常生活的看法非常豐富,
這些看法比他們此刻發表的作品更立體,更具多面向。

當我們觀賞創作人的一件靜態作品時,
我們只能觀察到他通過這件作品向外展現的某一個面向。
本質上,這是靜態作品的局限性,
因為靜態作品不可能像一篇文章或
一段影片那樣展示多層次、多面向的內容。

當然,有些創作人可能刻意只想展現某一面向;
即使他創作多幅靜態作品,也只會展示這一個面向。
因此,從創作人的個別作品去認識他們本人,
多數情況下只及其一,而不及其餘。

這就是為什麼藝術家的回顧展通常更具吸引力,
因為藝術家的作品在不同時期應該會有一些變化,
這意味著觀眾可以從回顧展中更全面地了解
藝術家本人的多個面向。

2024年1月11日星期四

創作日常40 - 二次展覽-藝術展覽場刊



本地藝術展覽中,
很多時候都會同時出版一本藝展場刊。
場刊通常會紀錄所有展覽作品及作者資料。
近年來,社會的環保意識高漲,
觀眾漸漸減少索取場刊。
主辦方也注意到這一趨勢,
因而降低場刊的印刷數量,
或改為出版電子版的場刊。

然而,展覽場刊可以被設計為二次展覽的形式,
作為展覽的延續。
流入民間的場刊的生命週期,
遠長於展覽會的舉辦時間;
且時空跨度更大,
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展覽會通常無法觸及的觀眾。
因此,值得出版。

2024年1月9日星期二

創作日常39 - 書畫收藏倉



自2024年初以來,
整體樓宇買賣價格持續下跌,
這一變化反映在迷你倉的租費上,
顯示出顯著的下降趨勢。
業界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因此,一些迷你倉經營商為迷你倉增設專用的儲物設施,
以滿足小眾租客的特別需求。
例如,最近有經營商將迷你倉改造成小型圖書館,
三面牆變身為書架,
並提供在場的閱讀空間。
室內氣溫和濕度被控制在適合儲存書籍的恒定範圍內,
這對愛書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我不禁聯想到,
這種迷你藏書倉或許也適合收藏書畫。
適合收藏紙本書籍的溫度和濕度,
大概也適合收藏紙本書畫。
香港的氣候可能為這種藏書和藏畫倉提供一些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