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星期日

創作日常38 - 修讀藝術課程的目的


近年來,我修讀了幾個兼讀的藝術課程,
發覺同學修讀這些課程的目的各不相同。這些目的包括:

提高創作技巧
增進藝術知識
學習老師才藝
爭取一紙文憑
承傳畫藝門派
擴闊生活圈子
尋找創作靈感
學做藝策展人
助做文管工作
為做創藝術家
為做職業畫家
為做自由畫家
為做業餘畫家
學做美術老師
豐富生活內容
療愈心理情緒
拖慢生活步伐
留下生活印記
善用進修基金
尋找同行知己
擴闊創作領域
掌握媒介發言
建立人脈網絡
重拾童年興趣
攀登學術階梯
改善個人形象
提高生活品味
等等……

當然,修讀藝術課程可以同時有多重目的。
無論目的多寡,都要努力學習,
善用寶貴的光陰,以免浪費學費。

創作日常37 - 創作的自由聯想

最近我思考創作一組水墨創作,
這組作品與中國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北宋摹本)有關。
在創作的過程中,我竟然聯想到這支樂隊:Secret Garden(秘密花園)成立於1994年,
是一個新世紀音樂二人組。
在1990年代末,這隊樂隊在香港也很受歡迎。
我那時常常聽他們的音樂,當作古典音樂來聽。




這些現代流行音樂與上述古畫完全沾不上邊。
但最終我決定繪製這幅水墨創作,
結合了這兩個屬於我生活日常的元素
(1990年代與2020年代),
最終形成了一幅作品。

深潛在腦海裡的記憶絮片,
經常會跳出來,
讓人自由聯想,隨時運用。

2023年12月27日星期三

創作日常36 - 作品誰屬

.


最近創作了一幅四聯屏水墨設色的宣紙畫。
因為畫面有些地方需要更改,
於是用重彩遮蓋並重新再畫。
因此這部分畫面的顏料較為厚重。
裱畫師傅表示這部分宣紙因為顏料已將其擠壓變形,
無法燙平。
因此裝裱後的宣紙會有皺褶,
造成整幅畫面不平整。我對師傅說:
‘已經做得很好,沒問題!
而且紙皺不是你的責任,
只是因為我用了太多顏料來改畫。’


但師傅表示她希望每一個裝裱都能達到她的標準,
為整幅畫作增添價值。
否則,她會覺得未能好好完成一件創作而感到不安。


我終於明白了,
我這幅作品,師傅也將其視為她的作品。
一件藝術作品或一個藝術創作項目,若有眾人參與,
其實可以算是大家的作品。
認真參與的人都會將其視為自己的作品。
要有這樣的覺悟,
懂得尊重每一位創作夥伴。

2023年12月26日星期二

創作日常35 - 創作伙伴


因為私人事務繁忙,
我未能盡早啟動我近年修讀的文憑課程的畢業作品。
因此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它。
經過對創作一般程序的衡量,
我確定時間一定不夠!
因此需要將程序濃縮,
其中一個方法是採用“歲月神偷”的策略,
將別人的時間偷來使用。
我坦誠地告訴裱畫師傅我的困境,
並請她預留時間幫我裱畫。
師傅知道我花了三年時間,
辛苦修讀這個藝術文憑課程,
表示一定會支持我的畢業展;
她承諾預留她的整個聖誕假期幫我裱畫,
這也是不可再推遲的裱畫時段,
因為距離展覽開始日只有三天時間,
這是為了應對危機管理。

因為有了這個安排,
我多得了兩個星期的時間,
使我能勉強完成這套畢業作品。

其實,裱畫師傅也是在從她的小女兒的時間偷來使用的。
在這個聖誕假期內,
她通宵工作了一晚,
也失去了很多和小女兒共度聖誕的時間。
我因此感到有些愧疚。

本來繪畫是一種最單打獨鬥的創作,
但要完成一件展覽作品,
則需要一些畫作以外的支持,
因此常常需要一些創作夥伴的幫忙,
才能完成作品。
因此要善待所有的工作夥伴,
給他們合理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條件,
因為人情牌,是有限額的。

2023年12月22日星期五

創作日常34 - 創作與畫風

我剛剛完成了藝術文憑課程的畢業作品,
並請裱畫師傅趕工,
以趕上畢業展的展期。

裱畫師傅看了我的作品後,
就問我為什麼這次的作品畫風與我一向創作的畫風不同。
我告訴他這次的創作意念是受到東晉顧愷之的
《洛神賦圖》(北宋摹本)啟發,
心有所感,情有所牽,
因而創作出來的。
《洛神賦圖》是根據曹植的《洛神賦》中的
故事情節創作出來的故事畫。
原文借夢境中人神戀愛的追求,抒發了情感失落的感慨。
《洛神賦圖》不書寫賦文,
而是全用不同的圖像表達內容及故事情節。

其中較特別的是,
圖中的人物非常寫實具像,
但作為背景的草木卻高度圖案化,
裝飾感強,線條流麗,造型簡約,
展現了現代設計感。

我特別喜歡這些草木圖像,並重塑它們,
以裝飾性強、圖案化的方向來建立自己的圖像,
並將它們畫在自己的畫紙上,
以向畫家致敬。

裱畫師傅說時間緊迫,會加班趕工。

其實,裱畫師傅提出的問題引發了我思考,
一個創作人,只用一種畫風好呢;
還是同時擁有幾種畫風好呢?


黎兆麟 - 要將它們都種植在我的秘密花園 水墨作品 2023


(水墨設色紙本178 x 96cm(四聯屏之一)



畫題:要將它們都種植在我的秘密花園
178 x 96cm x 4 ( 1 of 4)(四聯屏之一)2023
水墨設色紙本

2023年12月21日星期四

創作日常33 - 幾時停?



畢業作品的遞交限期已到,
正在趕畫的作品,
不論是否達到心目中的完成度,都必須停止。
這些創作有死線(deadline)的,
到了死線時,必須停止並交付,
這是基本要求。

但更多的創作是沒有死線的。
創作一件作品,
直到創作者認為作品已達到心目中的完成度,
才可以停止。
天荒地老,這件作品可以永無止境,
因為完成度沒有標準,
完全依賴創作者的判斷。

如果要停止卻沒有停止,
而繼續繪畫下去,就很容易弄壞一件作品。
例如一些講究筆墨和空間留白的水墨畫,
多畫一筆或幾筆就可能破壞甚至摧毀整幅畫。

其實,深入思考,
怎能讓那一筆或幾筆輕易破壞一件創作呢!

要知道何時停止,是對美術的判斷力,
是內在的修為,
無法從他人處學習。無得學。
要依靠自己努力提升。

2023年12月18日星期一

創作日常32 - 師古,師自然


黎兆麟 - 要將它們都種植在我的秘密花園 水墨作品  2023(局部)


我有很多畫友以‘師古,師自然’
作為其創作取材及理念構思的泉源。

從經濟角度來看,‘師古,師自然’
是一般人負擔得起的學習方式。
古時流傳下來的藝術文化遺產非常容易觀賞得到。
當然,要進入藝術館觀展,或購買藝術書籍細讀,
都是需要付費的。
但這些費用可視為行動或管理費用,
通常也都是合理的價格。

談到從自然界學習,
我們身處的環境就是自然。
只要細心觀察,應該能夠有所感悟,
在美術創作上容易得到啟發。

‘師古,師自然’還有更高階的學習方式:
如進入藝術學院進修,
或跟隨名師學藝,或到遠方探索奇山異水,
就需要付出較高的經濟代價。

不過,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
去‘師古,師自然’,一定會有所收穫。

我非常喜歡看書和行山,
我常常向古藝學習,並向自然取材。
我身體力行地實踐‘師古,師自然’。


2023年12月15日星期五

創作日常31 - 粉墨登場


近年我重拾畫筆,
最初的心願是想要重拾青少年時期
那種自由狂熱投入繪畫的狀態。
從無到有創作出一些作品,已感到滿足。

因此在修讀一個藝術文憑課程時,
根據課程要求創作的畫作,
也只會在課堂內向老師和同學展示。
畫作展示後就收藏在家裡,
或者放上網與他人分享,僅此而已。

但修畢課程後需要舉辦畢業展覽,
還要出版畫冊,
介紹每位學員的個人資料和創作,
並且必須加上一張個人照片。
這是既定的儀式。
此時若想低調,就顯得有些矯情。

據一位畫廊負責人表示,
現在推介一位創作人的藝術作品,
也需要推介創作人本人。
而一位有特殊資歷的創作人,
將更容易推銷其作品。
如果創作人是俊男美女,
就更具吸引力。
因此,現在的藝術創作人都需要粉墨登場,
頻繁曝光。

2023年12月5日星期二

創作日常30 - 畫會多面體


在完成一個較長期的藝術課程前後,
總會有一些同學產生組織畫會的念頭。
成立畫會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在課程結束後,
趁同學間的情誼仍在;
趁創作熱情尚未冷卻,
能夠組織一個畫會,
來維繫大家已建立的情誼,
延續互相激勵創作的氛圍,
並組織一些需要多人參與的活動。

成立畫會,無論規模大小,
總會有一些門檻需要跨越。
財力和物力不可或缺,
籌辦畫展及其他活動需要投入不少心力和時間。
而這些實務工作需要不少人力來執行,
因此畫會的核心人物需要彼此合得來,才能推展會務。
如果畫會想要擴大會員人數,
畫會的核心人物也需要有一定的魄力和組織能力。
畫會還需要有一定的號召力,
才能吸引其他人加入。
基於上述原因,成立畫會的人需要跨越不少門檻,
還需要親自處理,不能完全假手於人

如果不成立自己的畫會,
卻又想在創作上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
當然可以加入其他人主辦的畫會。
但這些畫會早已擁有自己的理念、人脈和成立目的,
未必願意接納外人加入;
至於一些會員人數眾多的畫會,
入會需要多位會員推薦,想加入也不容易。

但也有不少畫友沒有加入任何畫會。
他們不斷進修和創作,
這反映出他們對藝術的熱誠不一定依賴畫會的支持。
這類創作者獨來獨往,
他們當然不會因而加入畫會自縛。

2023年11月30日星期四

創作日常29 - 眼高手低



 


最近我修讀完一個藝術文憑課程。

一般藝術文憑課程通常會教授創作技巧,
也會教授藝術發展史以及欣賞名畫等內容,
讓學生見識古今優秀創作的範例,供他們借鑒。

我所修讀的課程內容大約也是如此安排。
在課程中,我們觀賞了很多名家的畫作。
觀賞得多,鑑賞藝術作品的水平的確能有所提升。
我明白若要創作,就必須達到那樣的水平。

然而,創作技巧不是在課堂上學習幾個月就能掌握的。
因此眼高手低,我常常創作不出心目中的理想畫作,
因此感到很有挫敗感。

眼光可以迅速提升,
技巧卻需要多年浸淫,難以一蹴而就。
所以難怪許多學習藝術技巧的課程遠比
學習藝術理論或藝術欣賞的課程更受歡迎,
吸引了更多學生爭相報讀。

2023年11月26日星期日

創作日常28 - 創作物料


黎兆麟 - 要將它們都種植在我的秘密花園 水墨作品  2023(局部)



最近我需要畫一幅多聯屏的設色水墨畫。
聯屏畫是由多幅畫拼接而成,
作為一幅畫來表達內容。
幾幅畫作為一幅畫來看,
當然色彩和造型需要統一。

我畫這幅畫採用了淡彩多層染色的方法來加深色彩。
沒想到染了幾層色之後,
其中一幅畫開始遇水起紙粒,
染色也出現了色面不均勻的現象,
而其他幾幅畫的色塊也開始不相配。
因為這是聯屏畫,不能抽起這幅畫重新修補,
因為畫氣很難與其他幾幅畫保持一致;
而且因為時間緊迫,
也不能把所有幾幅畫重新再畫。
於是只能遷就這張劣質紙的特性,
用其他顏料和表達方法去調整其他幾幅畫,
以保持幾幅畫的風格統一,
但這已經是另一種風格了。

沒想到同一批畫紙的質量竟然如此參差不齊,
可能是商家將不同批次生產的畫紙,
或不同級別的畫紙混合在一起出售,
以謀取更高的利潤。
如果我不是在畫聯屏畫,
我就不會發覺這些紙是混合而來的。

這樣的情況影響了我的創作,
浪費了不少心思和精力,
讓我感到非常憤怒。
未來的創作中,
我將先為材料進行品質控制,
以避創作風險。

2023年11月23日星期四

創作日常27 - 持續的持續進修

div class="separator" style="clear: both; text-align: center;">

修讀的藝術課程剛完成。
和同學談到學藝的種種體會,
才發覺一班十多個同學
絕大部份都未因這個課程的完結而
停止或暫停學藝:
有些同學修讀這個課程時,
其實同時也有修讀其他課程,
所以這個課程完結時,
他們還在修讀其他課程,學藝未止。

另一些同學則於課程完結之前預早報讀了其他課程。
這個課程完结時,其他課程又開始了。

上述同學全都很熱愛藝術,
於藝班的成績很好。
為探討藝術深度及廣度,
努力進修,從不言倦。

但不是所有學藝術的都是有為而為的。
其中一個從不停止學藝的同學表示,
藝術是他生活的必需品,一如氧氣。
持續進修,不需毅力,没有壓力。
是無為而為的。

至於我,剛完成這個課程的功課不少,
期間為了完成功課早已極度透支,
要休息一段時間,
才去物色一些新課程修讀。

或者在上下一個課程時,
又遇上這班的一些同學!

2023年11月17日星期五

創作日常26 - 老師和同學


修讀一個多人修讀的藝術創作課程,
通常有十多二十位同學一齊上課。
大家報讀同一個課程,
都是想跟隨課程老師學藝。

藝術創作課程的教授模式一般是
老師在一堂課堂教授課程後,
同學在下一堂將功課作品,
在課堂內展示給老師及同學觀看。
老師當然要給與意見,
同學也可以提出看法。

老師會跟據課程的目的,
去評核同學的作品:
臨摹班會看看臨摹得神似不神似;
創作班會看看有沒有個人作風新意等等。
但同學看同學的作品,
不必用課程的標準去觀賞。
不同同學的作品, 
互相對照通常作風和題材迥異,
這和他們各有的個人性格,經歷,喜好和
創作理念等因素有關。
能了解他們為何創作出他們的作品,
已經有很多東西可學。
如果有同學願意告訴你更多,
可學習的內容會更加豐富。

假設一班有二十位同學,
不是祇有一位老師,
而是有二十位老師:
一位老師,
加十九學位同學。

2023年11月15日星期三

創作日常25 - 閉關創作

最近因要趕畫幾幅畫作參與兩個展覽,
所以閉關一個月,
盡量減少其他生活事務,
希望騰出多些時間完成作品。

有一次觀聽一個講座,
一個畫家細說他為了一個個人畫展,
創作十多幅作品,
用了七個月全職埋頭創作。
期間的生活很有規律,
編定每天用一段時間作畫,
其他日常生活也要配合,
以能用穩定的進度完成畫作。

我要趕幾幅畫的情況,
相比算是小兒科。
但可藉此考驗自己,
是否有一個創作人應有的
耐力和作息規律。

至於畫作做得好不好,
又是另一個要求了。

2023年11月8日星期三

創作日常24 - 學藝的初衷



黎兆麟  -  無題 水墨作品2023(未完成)



在近三年多進修的一個藝術創作課程終於要完結。
這個課程正好處於香港極為動盪的幾年中,
課程經常停課和延期,
這個夜間兼讀二年制的文憑課程
延長至三年半才能完成。
在這段期間,生活十分忙亂,
整個人生中從未遇過的經歷無法逃避,
必須全力面對和處理。
因此在上課時,就如進入了一個遠離現實生活的短暫時空;
專注於課程功課的時光,也與煩厭的生活隔絕,
有療癒生活創傷的效果。

當社會漸漸復甦,
課程也到了完結之時,
此時有恍如隔世之感。

修讀這個課程的初衷,
是希望能藉此獲得創作上的開展和研究。
怎麼也想不到,
修讀這個課程竟然能幫助我渡過許多人生的難關,
並療癒了我不少情感上的傷痛。

如果初衷只是那一紙文憑,
修讀藝術課程,
其實質的功用和影響,
往往是始料未及的。

2023年11月1日星期三

創作日常23 - 北上消費


現在很多人喜歡北上消費,

其中一個原因是物價較低。

我我的畫友們購買紙、筆、墨、印或畫框,

都早已透過淘寶消費了。


最近趕著參加畫展,

不少畫友也北上找人裱畫。

一般而言,北上裱畫的價格比較便宜。

不過,有些特殊的裝裱收費很高,

那是因為用料和裱工精緻,

所以價格也不能一概而論。


我沒有很多畫要裱,

只有幾幅,

所以我就向本地裱畫師求藝,

這樣也算是支持本土經濟。


2023年10月30日星期一

創作日常22 - 排名難免有先後




有眾人参與的活動,
例如畫展,總要列出所有参展者。
列名就有先後。
如何决定排名?

有些會用年齡排列,年纪越大,排得越前;
有些用年資排,年資越高,也排在較前。
另一些會用中文姓氏的筆劃為跟據,
一般根據筆劃由少到多。
若姓氏為“一”為“乙”,就一定“名列前茅”。
同理,有些會用英文姓氏的頭一個字母排名,
一般是由A開始排到Z,
姓歐(AU) 就帶頭排。

其實以上不同的排名方法,
排出來的先後是很不同的。

所以,
有些索性抽簽,
並註明「排名不分先後」,
由天決定。

2023年10月19日星期四

創作日常21 - 手作植字的年代



最近執拾書櫃,
出現在眼前的是大疊轉移文字圖案貼紙,
是我在學生時代做學生報版面設計時用的。
那時版面製作工序很粗糙:
學生做出來的只能是學生手工水平,
剪剪貼貼,畫畫寫寫。
若想在版面上加上一些像植字般工整的
文字或符號,就常用上到這些貼紙。
那時遠未有個人電腦,
後來電腦設計軟件一出現,
很快就淘汰這些轉印貼字了。

轉眼數十年,
現在看到這些貼紙,
勾起很多學生時代的美好回憶。

但想著真是很少機會會再用得上這些文字圖案貼紙,
所以斷捨離了。

2023年10月10日星期二

創作日常20 - 天氣不似預期的展覽展期


舉辦大型畫展,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甚大。

若遇惡劣天氣,參觀人數會驟然減少。

情況更惡劣的是若天文台懸掛8號或以上的颱風,

畫展必須在颱風懸掛期間暫停,

白白浪費畫展有限的展示時間。

香港在10月8日中午開始懸掛8號風球,

所有公眾可以參與的戶外及室內活動都必須暫停。

我當日早於10時,

未掛8號風球時趕去看的一個畫展卻已預先取消,

我摸門釘了。

因為場地有指引,

早已定了在什麼情況下場地要關閉。

但香港會議中心的一個大型畫展,

在當日8號風球下仍然照常開放。

這個安排在近年罕見,記憶中似乎還未試過。

有些畫友在8號風球下照常到會展看這個展覽。

對於這些觀眾,

這次颱風(小犬)竟給他們一次非常特別的觀畫經驗。

2023年10月4日星期三

創作日常19 - 觀畫的心情

近日事務繁忙,很少去看畫展。

十月初的藝展繁多,

終於順路看了一家拍賣行的預展。

展場佳作紛呈,燦爛奪目。

平時心情好的時候去看畫展,

喜歡色彩豐富的畫作。

但這次特別吸引我駐足細看,

讓我浮想聯翩的卻是井上有一的兩幅‘單字書法畫’。

繁亂的心情,尋找簡單的視覺寄託,

井上有一的字畫正好契合這種心情。

看畫,真的要看心情。






2023年9月27日星期三

創作日常18 - 創作與持續進修基金

我所讀的藝術文憑課程快將結束。

若能完成課程並及格畢業,

可以向持續進修基金申請資助。

合資格的申請者,最高資助額可達 $25,000。

資助額為學費的 60% 或 80%,視學費而定。

記得持續進修基金推出初期,

最高資助額僅達 $10,000;

資助的課程尚未包括藝術課程(但包括設計課程)。

近年持續進修基金的資助額已提高至 $25,000;

資助的課程也已包括許多藝術文化課程。

我目前修讀的課程,

都是近年才被納入持續進修基金可資助的課程。

希望能完成課程並及格畢業,

領取資助後,

還可以用這筆金錢和持續進修基金的剩餘資助額,

修讀其他藝術課程。







2023年9月24日星期日

創作日常17 - 創作死線


我不是一個「死線戰士」(deadline fighter)。
不會把要做的事推遲到最後一刻才衝刺完成。
因為常常這樣的話會死很多细胞。

但在創作方面,
我和許多創作人都是「死線戰士」。
原因是很多時候沒有靈感。
等到靈感一閃現,往往是快到死線時才出現。

有靈感使創作更順暢,
但時間不夠,
往往無法達到作品所要求的質素和表達力。
這就是做「死線戰士」的兩難困境。

2023年9月19日星期二

創作日常16 - Inkist 中譯 水墨藝術創作人


黎兆麟  - 思念 水墨作品  2023(局部)



水墨畫家,英文如何譯?

Google translate 譯為 ink painter。
若是要強調是中國水墨畫家,
就可譯為Chinese ink painter 。
這是正經的譯法。

若果我將水墨畫家譯為Inkist 可以嗎?
我的構思原意是將Ink + Artist 濃縮,
得來Inkist這個字的。

那麼有沒有這個字,
Google Translate 中譯為墨家;
再用Google Translate 英譯墨家,
得出的英譯為Mohist。
再在網上的的英譯中字典再查,
Mohist的意思是
墨家;墨子信徒。
可以說,有Inkist這個字,
但它是指向水墨畫家以外的其他意思。

所以,在正常的英譯要求之下,
還是用 ink painter比較安全的。

但是,我會自用這個Inkist字的。
但用時是要告訴人,
這是從“Ink + Artist"而來的,
是用一個調皮的態度,
用食字的手法,
以達到舊字造意,
達到好玩,just for fun,no big deal 的目的,
去形容一個「水墨藝術創作人」。

創作日常15 - 跨地域生存術




我在網上找到了一間本地公司,
要購買和安裝一些美術裝置器材。
與我聯絡的女職員跟進每一個細節,
包括產品資料、安裝規格、價錢商議、
產品送遞及安裝安排等。
她通過WhatsApp跟進我的查詢,直到晚上10時。
我心中暗讚她願意超時工作,真是勤奮!
後來我得知她現居歐洲,從事藝術創作。
因為地域時差,
她的工作時間正好是在本地的晚上。
總之,她在海外最終能促成我這項本地工作。

對她來說,
Art at Home,
Work from Home(海外版)。













2023年9月13日星期三

創作日常14 - 創作與生活作息



三、四年前開始畫水墨畫。
題材多以夜景為主,
因為那時我在夜班工作。
開工和放工的時間看到的多是夜景。
觸動我去繪畫的,
是經常看到的萬家燈火的景象。
現在我的生活作息多是早睡早起,
過著簡樸的生活。
觸動我去作畫的
是那些常看到的光影反差很大的日間景象。

生活作息對創作內容有很大影響。
這或許也是所謂“創作源於生活”的
其中一種直接關係吧!

2023年9月7日星期四

創作日常13 - 高通漲下的創作物料價格



最近要趕畫一幅作品,
因此需要購買顏料。
舊顏料仍以舊價出售,
但不少新顏料則以新價標價。
有些新顏料的售價比舊顏料高出30-40%不等。
今年(2023)全球物價通脹嚴重,
加上某些物料供求失衡的原因,
個別顏料的價格已升至我認為昂貴的程度。

真的要畫一些少用顏色的作品!

2023年9月5日星期二

創作日常12 - 創作人與助手


最近認識了兩個藝術家,
互相介紹時,
也認識了她們各自的助手。
經了解,得知他們的創作非有助手便無法順利進行。
例如在創作時,
需要助手協助操作一些大型器材或複雜的儀器,
非有掌握專業技能的助手不可。
我的創作只用到簡單的紙和筆,
個體戶創作也可以。

但遲些若要畫較大幅的作品,
可能我也要請助手了。

2023年9月4日星期一

創作日常11 - 創作人與工作室

近年樓價貴,因為負擔能力,
很多人的住所的面積不能因有新加的生活需要,
就可輕易擴大。
因此市面上出現了“迷你倉”的租賃,
還有個別“迷你倉”可供買賣。

近月來因樓價開始下跌,
市面上出現了很多“工作室”的供應。
“工作室”比“迷你倉”大得多,且可容人逗留,
而其租金已下降至更多人可負擔的水平。

從事創作工作的人非常需要一個私人的創作環境,
尤其是某些創作需要較大且較安靜的空間,
或進行一些擾人的工序。
因為“工作室”的供應開始增多,
且其租金與“迷你倉”相比並不高出很多,
近日身邊很多畫友都開始租用“工作室”,
以便能更好地創作。
 

2023年9月2日星期六

創作日常10 - 宣紙的作風



有畫友說,她每當畫一種新題材,
她都會用不同的宣紙先試畫,
包括生宣紙、熟宣紙、半生半熟宣紙等。

她說她即使以相同的筆法或技法作畫,
在不同的宣紙會呈現出不同的畫風。
她會從中選擇她最喜歡的畫風所用的宣紙,
然後以該宣紙繼續創作,
那種畫風便成為她的風格。

或者可以這樣說,
在她未選用該種畫紙之前,
不同的畫風是屬於那些不同的宣紙的。

2023年9月1日星期五

創作日常9 - 畫都要透氣


感自《洛神賦圖》的湮遠情意 - 草木有情 (小品版)
 (2023年4月 水墨設色紙本 44x44cmx6)


我畫了一套水墨畫:

作品的靈感來自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北宋摹本)。

我在研究古畫中如何畫樹,

心有所感,情有所牽,

創作了這組作品。

但未考慮立即公開發表,暫時放置在迷你倉內。

後來家中買了一張梳化(sofa)

為了裝飾這張梳化

於是將這套小品畫掛在梳化後的牆上。

讓它們也能透透氣。

2023年8月28日星期一

創作日常8 - 以書作為藝術展示載體 - 藝術家出版 (Artists' Book)

去大館參加香港藝術書展,
才知道這些藝術書展在近十多年來開始興起。
書展展出各種不同類型的藝術書籍,
其中包括以下類型:
大型藝術出版社的藝術書、
小型藝術出版社的藝術書、小誌(zine),
及各類「藝術家出版」等。
其中的「藝術家出版」最具新鮮感,
這些藝術書平時很難見到。

何謂「藝術家出版」?
藝術書展的先驅主辦機構
Printed Matter, Inc.為此下定義:
「藝術家出版是指質素足已成為藝術品的書。
這些紙上的藝術計劃通常並非昂貴,
而是大量生產且非限量。
亦以「民主」的方式流通於市,
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
被各種人接觸,
不需學院或商業(畫廊)認可,
卻藉著身處其外,
對這些系統提出批判或提供替代選擇。」

許多藝術家選擇以書的形式發表其藝術作品,
實體藝術書不死。

2023年8月25日星期五

創作日常7 - 實體美術書的轉型及世代更替

《雄獅美術》於1971年創辦,
「雄獅圖書」專門出版藝術類圖書,
並於1973年開始發行。
《雄獅美術》月刊於1996年9月停刊,
「雄獅圖書」仍繼續出版,
但到了2023年,
「雄獅圖書」經歷了五十年的風雨,
出版社決定停辦。
「雄獅圖書」宣佈結束:

----------------------------------



----------------------------------

年輕時看過不少「雄獅圖書」出版的美術書,
包括王無邪於1974年初版的《平面設計原理》。
這本於2015年再版的實體書現在仍可購得,
賣完後應不會再版。



2023年8月22日星期二

創作日常6 - 創作座標移動軌跡



有一位畫友最近的畫作色彩,
由極為斑爛變得很清淡;
而另一位畫友的畫作色彩,
卻由一貫的清淡變得較為斑爛。
他們的變化同時在我身邊發生,
令我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對倒感。

但他們的共同點是,
他們都在各自的創作座標上,
移動軌跡以突破自己。



2023年8月18日星期五

創作日常5 - 少也仍是美好


2023年6月參與了一個微型聯展。
發現很少有人來看展覽。
偶爾有人在自己的畫作前駐足觀賞了一會,
這種情況更是難得一見。
雖然人少,但仍然覺得美好。

謝謝大家駐足觀看。


2023年8月15日星期二

創作日常4 - 畫時容易儲時難

近年來我畫了一些水墨畫。
水墨畫要畫得大面積是潛規則。
四、六、八呎高的畫紙是平常之事;
加上裝裱後,面積和體積都會更大,
普通家庭很難儲存。

如果畫了十幅八幅這樣的水墨畫,
狹小的居住空間已經很難安置。
如果不想棄置,
首先可以考慮租用迷你倉來安置。
選擇水墨畫創作的物質條件門檻對我而言,
其實是相當高的。



.

2023年8月13日星期日

創作日常3 - 令人心花怒放的花語




我正捧著幾卷宣纸畫紙在坐地鐵。
有人向我搭訕,“ 這是花嗎?”,
我回答,“ 不是,這是畫水墨畫的宣纸”。
“ 原來是藝術花!” 她好像沒錯。

2023年8月10日星期四

創作日常2 - 觀賞真跡不容易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在2022年中
開館舉辦的幾個大型展覽,
我最想看的是
《國之瑰寶 — 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
的第二期展覽 (2022年8月3日至9月4日),
因為展品包括
顧愷之(346–407)的
《洛神賦圖》(北宋摹本)。

可惜門票一出就被搶購一空。
後來有朋友叫我
趕快申請故宮之友會籍。
會籍會送贈5張特展門票。


多謝朋友教我使用這個迂迴購票方法,
終於能一睹《洛神賦圖》真跡。
挑對時間,不用和人群擠逼,
有點像置身無人之境的好處。



2023年8月7日星期一

創作日常1 - 每幅畫都是baby~

在宣紙上作畫時,常常會弄穿紙張。

有些畫因此立刻報廢,

而有些畫則可以在畫紙底部,

以紙補丁修補後繼續畫,

這取決於畫的類型。

我有一些宣紙畫作需要多次補丁修補,

因為我不捨得輕易放棄,

相信通過改變畫法可能可以挽救這些作品。

然而,裱畫師傅卻不願意接受我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