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星期五

創作日常64 - 群展的布展




最近我參加了一個群展,
主辦方要求參展者各自負責布展自己的作品。
參展者的安排各不相同,有些人獨自完成;
有些人尋求家人或朋友的協助;
有些人則請專業布展人員提供服務。

展覽結束後的檢討中,
許多參展者希望主辦方能為所有參展者聘請專業布展公司,
為全場展品提供安裝和拆卸服務。
此次參展者各自採用了不同的方法進行布展,
由於未能達到統一的標準,
雖然能完成所有工序,但展示的安排和效果卻不理想。

事實上,許多參展者的作品面積和體積越來越大,
作品的重量也越來越重,
安裝和拆卸變得困難,
並且存在一定的危險,
尤其是有些人需要爬上爬下梯子,
很容易摔倒受傷。

實際上,許多參展者在創作時都考慮到了布展的難度,
在創作上有所妥協,
採用了較易於安裝和拆卸的形式,以便於布展。
如果主辦方能提供所有布展的安排,
參展者在創作形式上可能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有參展者開玩笑地說,
如果主辦方能提供現場布展的服務,
他就有可能創作出“更大件”的作品。
如此一來,
這將有助於許多參展者釋放更多的創作潛能。

2024年5月26日星期日

創作日常63 - 創新與承傳



我修讀過幾個藝術創作的短期課程。
課程主要傳授創作的實踐路徑,分為兩大方向:

一個方向是創作要完全創新,
創作出與他人不同、具有個人風格的作品。
在這一要求下,作品應避免與前人的作品相似
(若作品被抄襲被相似,則另當別論);

另一個方向是創作要全盤承傳前人的作品的技巧與風格。
否則將無法成為前人畫派的承傳者。
在這一要求下,作品應盡量吸收前人的創作精髓,
作品與前人的作品相似,則是承傳者的基本要求。

當然,上述兩大方向都是追求作品內容的極致境界,
也是藝術修煉的目標。

在這兩大方向之外,
還有其他達成不同目標的路徑,
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才能和性格去作出選擇。
就個人體會,縱觀絕大部分成功畫家的作品,
無論他們選擇哪一種創作路徑,
都具備共通的成功要素:
在追求創新的過程中,
其實也需要建基於豐富的文化和藝術承傳之上;
在追求承傳的過程中,
也需要包含一些前進的藝術創新。
可以說,無論修讀哪一種方向的課程,
在學習要求上,創新與承傳都是不可或缺的。

2024年5月20日星期一

創作日常62 - 藝術外遊




在近一兩年中,
許多香港的藝創人安排在香港以外的地區
舉辦或合辦藝術展覽。
其實香港藝創人到外地辦展的情況並不少見,
但最近特別頻繁。

在外地辦展的的好處包括:
擴大觀眾群;
建立更廣泛的藝術社交圈子
並進行有效交流;
親身觀摩外地藝術發展狀況等等。

最近有畫友組織了一個外地觀藝團,
這時才發現旅行證已過期,
需要盡快申請續期,
以便有機會多作外遊。


2024年5月9日星期四

創作日常61 - 藝術三月2024






今年香港推出了「藝術三月2024」這一品牌,
推廣在3月份集中舉行的多項藝文活動。
這些節目涵蓋演藝文創、影視娛樂、
時尚潮流等多個領域,幾乎佔滿了3月份的所有日子,
節目多得讓人應接不暇。

就視覺藝術的節目而言,
兩大國際藝術展覽Art Basel和Art Central的
展覽日期大部分重疊。
Art Basel 2024的開放日期為
3月28日(週四)至3月30日(週六);
而Art Central的開放日期為
3月28日(週四)至3月31日(週日)。
此外,許多政府及私人藝術展館、
藝術團體、畫廊、畫會及工作室等,
為了響應「藝術三月2024」,
也安排了許多展覽及創意活動。
但他們安排的節目及活動日期,
大部分在3月最後的兩個星期舉行,
並且與Art Basel和Art Central的展覽日期大部分重疊。
這樣的安排,可能是因為這段期間,
營造出豐富、熱鬧的氛圍,
認為這樣的安排會吸引更多人流。

但對我個人來說,
我只能參與或參觀其中的極少數活動和展覽。
如果節目分散在三月份的不同時段舉行,
我就能參與或參觀更多活動和展覽。

但如果「藝術三月2024」也要被用作吸引遊客的大型活動,
這樣緊湊的安排可能是一種策略。
因為大多數遊客通常只會在香港停留三兩天,
他們最希望在這三兩天內參與盡可能多的活動!


2024年5月3日星期五

創作日常60 - 與它特別有緣

常看畫展,也常讀畫册。
看過的畫作不少。

但經常在腦海浮現的,
來來去去都是某幾幅畫作,
有些是最近看過的;
有些是很久以前看過的。

欣賞這些畫作時,
都有過一些感動。
畫作幅幅不同,
觸動我的情感的是甚麼東西呢?

對於這些畫作,
心底一定對他們有些惦念,
它們才會有時不經意地在腦裏浮現。


有一次在一個香港藝術回顧展,
看到一幅在我青少年時期甚為喜愛的畫作。
它勾起我那時愛好美藝的甜蜜回憶。

現在重看,仍甚喜愛。
人與畫作也講緣份的。
緣份是不必細說為甚麼會喜歡的。
現在重看,覺得或者
畫作的技巧、意念、風格、創意、意境、氣氛或意涵等等
溶合在一起剛剛合眼緣就喜歡了。


我常常參觀畫展,
也經常閱讀畫冊。看過的畫作不少,
但經常在腦海中浮現的,總是某幾幅畫作。
有些是最近看過的,有些則是很久以前的。
在欣賞這些畫作時,
我都曾有過一些感動。
每幅畫作都各不相同,
究竟是什麼觸動了我的情感呢?
對於這些畫作來說,
我心底一定對它們有所惦念,
它們才會時不時不經意地在腦中浮現。
有一次,我在香港的一個藝術回顧展上,
看到一幅我在青少年時期非常喜愛的畫作。
它勾起了我那時沉醉美術的甜蜜回憶。
如今重看,依然非常喜愛。
人與畫作之間也有緣份,
緣份不必細說為何會喜歡。
如今重看,
或許我覺得畫作的技巧、意念、風格、創意、意境、
氣氛及意涵等融合在一起,
剛好合我眼緣,
讓我喜歡上了。



當代香港藝術雙年展1981 繪畫(西畫素材)

入選作品  林旭輝 - 我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