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星期日

創作日常38 - 修讀藝術課程的目的


近年來,我修讀了幾個兼讀的藝術課程,
發覺同學修讀這些課程的目的各不相同。這些目的包括:

提高創作技巧
增進藝術知識
學習老師才藝
爭取一紙文憑
承傳畫藝門派
擴闊生活圈子
尋找創作靈感
學做藝策展人
助做文管工作
為做創藝術家
為做職業畫家
為做自由畫家
為做業餘畫家
學做美術老師
豐富生活內容
療愈心理情緒
拖慢生活步伐
留下生活印記
善用進修基金
尋找同行知己
擴闊創作領域
掌握媒介發言
建立人脈網絡
重拾童年興趣
攀登學術階梯
改善個人形象
提高生活品味
等等……

當然,修讀藝術課程可以同時有多重目的。
無論目的多寡,都要努力學習,
善用寶貴的光陰,以免浪費學費。

創作日常37 - 創作的自由聯想

最近我思考創作一組水墨創作,
這組作品與中國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北宋摹本)有關。
在創作的過程中,我竟然聯想到這支樂隊:Secret Garden(秘密花園)成立於1994年,
是一個新世紀音樂二人組。
在1990年代末,這隊樂隊在香港也很受歡迎。
我那時常常聽他們的音樂,當作古典音樂來聽。




這些現代流行音樂與上述古畫完全沾不上邊。
但最終我決定繪製這幅水墨創作,
結合了這兩個屬於我生活日常的元素
(1990年代與2020年代),
最終形成了一幅作品。

深潛在腦海裡的記憶絮片,
經常會跳出來,
讓人自由聯想,隨時運用。

2023年12月27日星期三

創作日常36 - 作品誰屬

.


最近創作了一幅四聯屏水墨設色的宣紙畫。
因為畫面有些地方需要更改,
於是用重彩遮蓋並重新再畫。
因此這部分畫面的顏料較為厚重。
裱畫師傅表示這部分宣紙因為顏料已將其擠壓變形,
無法燙平。
因此裝裱後的宣紙會有皺褶,
造成整幅畫面不平整。我對師傅說:
‘已經做得很好,沒問題!
而且紙皺不是你的責任,
只是因為我用了太多顏料來改畫。’


但師傅表示她希望每一個裝裱都能達到她的標準,
為整幅畫作增添價值。
否則,她會覺得未能好好完成一件創作而感到不安。


我終於明白了,
我這幅作品,師傅也將其視為她的作品。
一件藝術作品或一個藝術創作項目,若有眾人參與,
其實可以算是大家的作品。
認真參與的人都會將其視為自己的作品。
要有這樣的覺悟,
懂得尊重每一位創作夥伴。

2023年12月26日星期二

創作日常35 - 創作伙伴


因為私人事務繁忙,
我未能盡早啟動我近年修讀的文憑課程的畢業作品。
因此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它。
經過對創作一般程序的衡量,
我確定時間一定不夠!
因此需要將程序濃縮,
其中一個方法是採用“歲月神偷”的策略,
將別人的時間偷來使用。
我坦誠地告訴裱畫師傅我的困境,
並請她預留時間幫我裱畫。
師傅知道我花了三年時間,
辛苦修讀這個藝術文憑課程,
表示一定會支持我的畢業展;
她承諾預留她的整個聖誕假期幫我裱畫,
這也是不可再推遲的裱畫時段,
因為距離展覽開始日只有三天時間,
這是為了應對危機管理。

因為有了這個安排,
我多得了兩個星期的時間,
使我能勉強完成這套畢業作品。

其實,裱畫師傅也是在從她的小女兒的時間偷來使用的。
在這個聖誕假期內,
她通宵工作了一晚,
也失去了很多和小女兒共度聖誕的時間。
我因此感到有些愧疚。

本來繪畫是一種最單打獨鬥的創作,
但要完成一件展覽作品,
則需要一些畫作以外的支持,
因此常常需要一些創作夥伴的幫忙,
才能完成作品。
因此要善待所有的工作夥伴,
給他們合理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條件,
因為人情牌,是有限額的。

2023年12月22日星期五

創作日常34 - 創作與畫風

我剛剛完成了藝術文憑課程的畢業作品,
並請裱畫師傅趕工,
以趕上畢業展的展期。

裱畫師傅看了我的作品後,
就問我為什麼這次的作品畫風與我一向創作的畫風不同。
我告訴他這次的創作意念是受到東晉顧愷之的
《洛神賦圖》(北宋摹本)啟發,
心有所感,情有所牽,
因而創作出來的。
《洛神賦圖》是根據曹植的《洛神賦》中的
故事情節創作出來的故事畫。
原文借夢境中人神戀愛的追求,抒發了情感失落的感慨。
《洛神賦圖》不書寫賦文,
而是全用不同的圖像表達內容及故事情節。

其中較特別的是,
圖中的人物非常寫實具像,
但作為背景的草木卻高度圖案化,
裝飾感強,線條流麗,造型簡約,
展現了現代設計感。

我特別喜歡這些草木圖像,並重塑它們,
以裝飾性強、圖案化的方向來建立自己的圖像,
並將它們畫在自己的畫紙上,
以向畫家致敬。

裱畫師傅說時間緊迫,會加班趕工。

其實,裱畫師傅提出的問題引發了我思考,
一個創作人,只用一種畫風好呢;
還是同時擁有幾種畫風好呢?


黎兆麟 - 要將它們都種植在我的秘密花園 水墨作品 2023


(水墨設色紙本178 x 96cm(四聯屏之一)



畫題:要將它們都種植在我的秘密花園
178 x 96cm x 4 ( 1 of 4)(四聯屏之一)2023
水墨設色紙本

2023年12月21日星期四

創作日常33 - 幾時停?



畢業作品的遞交限期已到,
正在趕畫的作品,
不論是否達到心目中的完成度,都必須停止。
這些創作有死線(deadline)的,
到了死線時,必須停止並交付,
這是基本要求。

但更多的創作是沒有死線的。
創作一件作品,
直到創作者認為作品已達到心目中的完成度,
才可以停止。
天荒地老,這件作品可以永無止境,
因為完成度沒有標準,
完全依賴創作者的判斷。

如果要停止卻沒有停止,
而繼續繪畫下去,就很容易弄壞一件作品。
例如一些講究筆墨和空間留白的水墨畫,
多畫一筆或幾筆就可能破壞甚至摧毀整幅畫。

其實,深入思考,
怎能讓那一筆或幾筆輕易破壞一件創作呢!

要知道何時停止,是對美術的判斷力,
是內在的修為,
無法從他人處學習。無得學。
要依靠自己努力提升。

2023年12月18日星期一

創作日常32 - 師古,師自然


黎兆麟 - 要將它們都種植在我的秘密花園 水墨作品  2023(局部)


我有很多畫友以‘師古,師自然’
作為其創作取材及理念構思的泉源。

從經濟角度來看,‘師古,師自然’
是一般人負擔得起的學習方式。
古時流傳下來的藝術文化遺產非常容易觀賞得到。
當然,要進入藝術館觀展,或購買藝術書籍細讀,
都是需要付費的。
但這些費用可視為行動或管理費用,
通常也都是合理的價格。

談到從自然界學習,
我們身處的環境就是自然。
只要細心觀察,應該能夠有所感悟,
在美術創作上容易得到啟發。

‘師古,師自然’還有更高階的學習方式:
如進入藝術學院進修,
或跟隨名師學藝,或到遠方探索奇山異水,
就需要付出較高的經濟代價。

不過,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
去‘師古,師自然’,一定會有所收穫。

我非常喜歡看書和行山,
我常常向古藝學習,並向自然取材。
我身體力行地實踐‘師古,師自然’。


2023年12月15日星期五

創作日常31 - 粉墨登場


近年我重拾畫筆,
最初的心願是想要重拾青少年時期
那種自由狂熱投入繪畫的狀態。
從無到有創作出一些作品,已感到滿足。

因此在修讀一個藝術文憑課程時,
根據課程要求創作的畫作,
也只會在課堂內向老師和同學展示。
畫作展示後就收藏在家裡,
或者放上網與他人分享,僅此而已。

但修畢課程後需要舉辦畢業展覽,
還要出版畫冊,
介紹每位學員的個人資料和創作,
並且必須加上一張個人照片。
這是既定的儀式。
此時若想低調,就顯得有些矯情。

據一位畫廊負責人表示,
現在推介一位創作人的藝術作品,
也需要推介創作人本人。
而一位有特殊資歷的創作人,
將更容易推銷其作品。
如果創作人是俊男美女,
就更具吸引力。
因此,現在的藝術創作人都需要粉墨登場,
頻繁曝光。

2023年12月5日星期二

創作日常30 - 畫會多面體


在完成一個較長期的藝術課程前後,
總會有一些同學產生組織畫會的念頭。
成立畫會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在課程結束後,
趁同學間的情誼仍在;
趁創作熱情尚未冷卻,
能夠組織一個畫會,
來維繫大家已建立的情誼,
延續互相激勵創作的氛圍,
並組織一些需要多人參與的活動。

成立畫會,無論規模大小,
總會有一些門檻需要跨越。
財力和物力不可或缺,
籌辦畫展及其他活動需要投入不少心力和時間。
而這些實務工作需要不少人力來執行,
因此畫會的核心人物需要彼此合得來,才能推展會務。
如果畫會想要擴大會員人數,
畫會的核心人物也需要有一定的魄力和組織能力。
畫會還需要有一定的號召力,
才能吸引其他人加入。
基於上述原因,成立畫會的人需要跨越不少門檻,
還需要親自處理,不能完全假手於人

如果不成立自己的畫會,
卻又想在創作上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
當然可以加入其他人主辦的畫會。
但這些畫會早已擁有自己的理念、人脈和成立目的,
未必願意接納外人加入;
至於一些會員人數眾多的畫會,
入會需要多位會員推薦,想加入也不容易。

但也有不少畫友沒有加入任何畫會。
他們不斷進修和創作,
這反映出他們對藝術的熱誠不一定依賴畫會的支持。
這類創作者獨來獨往,
他們當然不會因而加入畫會自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