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8日星期一

創作日常8 - 以書作為藝術展示載體 - 藝術家出版 (Artists' Book)

去大館參加香港藝術書展,
才知道這些藝術書展在近十多年來開始興起。
書展展出各種不同類型的藝術書籍,
其中包括以下類型:
大型藝術出版社的藝術書、
小型藝術出版社的藝術書、小誌(zine),
及各類「藝術家出版」等。
其中的「藝術家出版」最具新鮮感,
這些藝術書平時很難見到。

何謂「藝術家出版」?
藝術書展的先驅主辦機構
Printed Matter, Inc.為此下定義:
「藝術家出版是指質素足已成為藝術品的書。
這些紙上的藝術計劃通常並非昂貴,
而是大量生產且非限量。
亦以「民主」的方式流通於市,
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
被各種人接觸,
不需學院或商業(畫廊)認可,
卻藉著身處其外,
對這些系統提出批判或提供替代選擇。」

許多藝術家選擇以書的形式發表其藝術作品,
實體藝術書不死。

2023年8月25日星期五

創作日常7 - 實體美術書的轉型及世代更替

《雄獅美術》於1971年創辦,
「雄獅圖書」專門出版藝術類圖書,
並於1973年開始發行。
《雄獅美術》月刊於1996年9月停刊,
「雄獅圖書」仍繼續出版,
但到了2023年,
「雄獅圖書」經歷了五十年的風雨,
出版社決定停辦。
「雄獅圖書」宣佈結束:

----------------------------------



----------------------------------

年輕時看過不少「雄獅圖書」出版的美術書,
包括王無邪於1974年初版的《平面設計原理》。
這本於2015年再版的實體書現在仍可購得,
賣完後應不會再版。



2023年8月22日星期二

創作日常6 - 創作座標移動軌跡



有一位畫友最近的畫作色彩,
由極為斑爛變得很清淡;
而另一位畫友的畫作色彩,
卻由一貫的清淡變得較為斑爛。
他們的變化同時在我身邊發生,
令我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對倒感。

但他們的共同點是,
他們都在各自的創作座標上,
移動軌跡以突破自己。



2023年8月18日星期五

創作日常5 - 少也仍是美好


2023年6月參與了一個微型聯展。
發現很少有人來看展覽。
偶爾有人在自己的畫作前駐足觀賞了一會,
這種情況更是難得一見。
雖然人少,但仍然覺得美好。

謝謝大家駐足觀看。


2023年8月15日星期二

創作日常4 - 畫時容易儲時難

近年來我畫了一些水墨畫。
水墨畫要畫得大面積是潛規則。
四、六、八呎高的畫紙是平常之事;
加上裝裱後,面積和體積都會更大,
普通家庭很難儲存。

如果畫了十幅八幅這樣的水墨畫,
狹小的居住空間已經很難安置。
如果不想棄置,
首先可以考慮租用迷你倉來安置。
選擇水墨畫創作的物質條件門檻對我而言,
其實是相當高的。



.

2023年8月13日星期日

創作日常3 - 令人心花怒放的花語




我正捧著幾卷宣纸畫紙在坐地鐵。
有人向我搭訕,“ 這是花嗎?”,
我回答,“ 不是,這是畫水墨畫的宣纸”。
“ 原來是藝術花!” 她好像沒錯。

2023年8月10日星期四

創作日常2 - 觀賞真跡不容易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在2022年中
開館舉辦的幾個大型展覽,
我最想看的是
《國之瑰寶 — 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
的第二期展覽 (2022年8月3日至9月4日),
因為展品包括
顧愷之(346–407)的
《洛神賦圖》(北宋摹本)。

可惜門票一出就被搶購一空。
後來有朋友叫我
趕快申請故宮之友會籍。
會籍會送贈5張特展門票。


多謝朋友教我使用這個迂迴購票方法,
終於能一睹《洛神賦圖》真跡。
挑對時間,不用和人群擠逼,
有點像置身無人之境的好處。



2023年8月7日星期一

創作日常1 - 每幅畫都是baby~

在宣紙上作畫時,常常會弄穿紙張。

有些畫因此立刻報廢,

而有些畫則可以在畫紙底部,

以紙補丁修補後繼續畫,

這取決於畫的類型。

我有一些宣紙畫作需要多次補丁修補,

因為我不捨得輕易放棄,

相信通過改變畫法可能可以挽救這些作品。

然而,裱畫師傅卻不願意接受我的生意。